“萝卜快跑”破圈后,新业务该如何快速推进?

“萝卜快跑”上了热搜,是因为成绩有点好,跑得有点快。

 

7月10日,根据财联社报道,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“萝卜快跑”在武汉市全无人订单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,单日单车峰值超20单。截至4月,其订单总量已超过600万单,测试里程超过1亿公里。

 

根据大公报消息,2024年首季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“萝卜快跑”提供的乘车服务约82.6万次,按年增长25%。

 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 

有人预测百度旗下的“萝卜快跑”出行新模式,有望真的跑通无人驾驶网约车,一两年内就实现商业盈利。有人晒出百度的股票一路走高,涨幅超过10%。

 

目前,“萝卜快跑”已于11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,并且在北京、武汉、重庆、深圳、上海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测试。预计未来随着投放量的增加,单车运营成本将显著降低,规模效应或将体现。

 

单就武汉来说,“萝卜快跑”的订单量虽然在增长,但离盈利还有着不小的距离,10公里4元的一片惊叹声背后,是有人在烧钱兜底。

 

当大多数人还在感叹无人驾驶这种新技术,以及疑惑无人驾驶是否靠谱时,我们要注意到,“萝卜快跑”这种新业务模式要想多点开花,实现规模效应,不仅是对其技术成熟度和市场认可度的考验,更是对其企业背后管理与发展模式的验证与淬炼。

 

我们更应从中思考和探索在不同的行业领域中,企业的新业务该如何推进?有哪些坑可以提前避开的?

 

要知道,任何新业务在推进的过程中,都充满着不确定性,需要大量反复地尝试和验证。这是新业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痛点,“萝卜快跑”自然也不能例外。

 

新业务与传统业务不同的是,从整体规划到落地和结果评估,大多数人的思考都是碎片化的,每个人对新业务的描述也不尽相同。

 

所以,大多数团队在面对新业务时缺少共识,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,就像盲人摸象一样,只看到事物的单个要素,很少看到事物的整体以及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。

 

因此,以下几点很重要。

 

 

在很多组织中,老板对新业务负责人会产生怀疑,动力不足、能力不够、规划不长远……他们担忧的是不知道依靠老的同仁,能否度过战略和组织的变革。

 

但即使老板寻找空降兵加入,引入新的业务负责人,问题也同样存在。作为业务的一号位,无论是老人还是新人,新业务的推进应该沿着一个怎样的思路?

 

这比负责人本身更重要。

 

如果站在公司掌舵人的角度,业务一号位的负责人需要几手抓:一手要抓经营,一手要抓管理,一手要抓当下,一手要抓未来。

 

依据这四个维度,从而形成四个方面的职能:

 

第一是开发新业务

第二是培养新能力

第三是实现新成果

第四是减少新损失

 

 

面对既定的新市场开拓战略与目标达成,业务负责人会大量关注新成果的实现,在相对成熟的市场,有可能更关注降低成本和减少新损失。但现在,公司掌舵人更关注新业务的开发和新能力的培养,从而去部署和布局组织的未来。

 

那么,最大的问题是新业务缺乏标准。

 

其实,管理的核心就是管标准、无标准不评估、无评估不管理。在管理的过程当中,如果没有建立起标准,就无法评估,从而进一步识别、分析和解决问题。

 

如果新业务没有标准,就意味着它会一直处于摸索当中。摸索就意味着投入多、产出少,随着时间的拉长,风险会逐步增大。

 

大量新业务是在原型没有跑通的情况下,就大量上人、投资源、一群人都没有思路、没有标准,最终造成了新业务成本的无限增加,所以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。

 

只有把新业务的原型跑通了,把标准建立起来,才能大量开展复制的行为。

 

所以越是新业务越要尽早构建标准。

 

 

春节前后,一位酒店的负责人找到丁晖老师咨询,她们一季度重点将做两件事情:一是对菜品做全面的升级,二是对全体员工开展服务能力的培训。这个决策对不对?

 

丁晖老师没有立马回答,因为策略对不对要看它的目的和判断标准。

 

“你的意向客户数量是多少?”

“相当多,有三四百。”

“你对意向客户有什么定义和标准吗?”

她说了一堆。

“按照你刚才的标准,回去盘点下意向客户到底有多少。”

她回去盘点之后,不好意思地说:

“只有29个。”

 

发现问题所在了吗?

 

她的目的是提升销售额。我们首先要看销售额由哪些要素构成?哪些方面做到了,才能真正提升销售额?我们来算一下:

 

销售额=潜在意向客户*成交率*消费频次*客单价

 

前两个要素是针对新客户的,后两个要素是针对老客户的。而刚才讲的两个手段,无论是升级菜品,还是人员培训,都是在针对老客户。

 

但真正的问题出在“潜在意向客户”数量不足上。这说明一个道理,就是手段和目的不匹配。

 

如果这位酒店负责人没有跟丁晖老师交流,很有可能按照原有的计划推进——升级菜品+服务能力培训。她在一季度会干得无比专业,过得无比充实,但业绩并不会有大的突破。

 

这其实就是标准,我们经过摸索后会发现,不同阶段的策略变量相对固定。所以在推动新业务发展的过程当中,我们就要找到这样的业务逻辑和标准,才能形成业务的目的。只有每个阶段性的目的清楚,再匹配相应手段去支撑目的,目的再支撑目标,能实现整个新业务的稳健发展。

 

 

这个案例里有一个关键词叫“驱动要素”,就是驱动业绩达成的要素。

 

“驱动要素”又称之为杠杆点,或者叫抓手。

 

驱动要素是内部可控的、有逻辑的要素组合;影响要素是外部的不可控的,无逻辑的要素组织。

 

因此,在新业务推进的过程中,我们要尽早地找到支撑业务发展的关键抓手和杠杆点,然后坚定不移、持续不断地去实现杠杆点,这样新业务才能得到有效发展。

 

无标准不评估,这里的标准就是驱动要素。我们很多时候,都是事后分析总结。通过驱动公式可以形成我们对问题的前置化诊断与分析。

 

事实上,在事情开始做之前,我们就要精准地判断:这次的目的是什么?哪些是达成结果必须要做的事情?具体的策略可以调整,但目的不可以换。通过这样的分析,从而形成我们对新业务设计与分析的过程逻辑。

 

哪怕业务是全新的,从来没有做过的,我们也要通过标准的设定,对过程不断迭代的管控,做到对整个新业务推动的可控性,从而缩短新业务目标达成的时间。

 

 

回到“萝卜快跑”这个话题,其管理和发展模式还面临着很多挑战,技术成熟度、成本控制、政策法规、保险责任、公众接受度等等,都是“萝卜快跑”需要逐一解决的问题,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不断优化服务,提高用户体验,才能真正实现规模效应,降低成本。

 

对于接下来的快速扩张战略,“萝卜快跑”应明确阶段性目的,构建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推进过程中的新业务标准,找到支撑业务发展的关键抓手,制定实现新业务目标的有效策略并坚定执行。

 

总之,“萝卜快跑”的亏钱抢市场,是一种战略布局,也是对未来的投资。但这条路并不平坦,能否成功,还需要时间来证明。

 

我们希望看到更便捷、更安全的出行方式,但也期待“萝卜快跑”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尽快找到盈利的平衡点,让我们拭目以待吧!

 

本文出自【改进咨询】

参考资料:

1.《萝卜快跑商业模式验证,自动驾驶挑战出租车行业》,国泰君安证券;

2.《萝卜快跑驱动无人驾驶革命,预计2025年步入盈利春天!》,AI数智源;

3. 《创新业务如何缩短摸索时间?》,中欧商业评论,作者:丁晖。

2024年7月19日 11:30
浏览量:0
收藏
  • 回到顶部
  • 0571-56883000
  • QQ客服
  • 微信公众号